霓虹灯几近消失 沪筹建博物馆挽留夜上海记忆


发布时间:

2017-08-16

78岁的龚福祥站在乌鲁木齐路179弄的老房遗址前,默然无语。只有风吹动头发的声音,和偶尔鸣响的汽车喇叭。这里曾是麦琦里121号,原上海霓虹灯厂,记录了龚福祥和沪上诸多老一代霓虹灯人的人生历程。  光阴流转,一度象征都市繁华的霓虹灯也在新技术的冲击中变得黯淡。2006年至今,沪上霓虹灯企业缩减了九成,不少面临关门厄运。为留住霓虹灯斑斓的过往,“霓虹灯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划中。  一个世纪不到九成企业没

  78岁的龚福祥站在乌鲁木齐路179弄的老房遗址前,默然无语。只有风吹动头发的声音,和偶尔鸣响的汽车喇叭。这里曾是麦琦里121号,原上海霓虹灯厂 ,记录了龚福祥和沪上诸多老一代霓虹灯人的人生历程。

  光阴流转,一度象征都市繁华的霓虹灯也在新技术的冲击中变得黯淡。2006年至今,沪上霓虹灯企业缩减了九成,不少面临关门厄运。为留住霓虹灯斑斓的过往,“ 霓虹灯博物馆 ”正在积极筹划中。

  一个世纪不到九成企业没落

  建馆“ 留住最后的霓虹文化 ”

  “ 我想留住最后的霓虹文化 。”上海市广告协会光源与标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观的声音里透着些许无奈,就在不久前,她所在的委员会还叫“ 霓虹灯专业委员会 ”,随着LED等新光源的兴起,霓虹灯逐渐失去了市场,为适应发展需要,成立了22年的委员会也更名了。

  沧海桑田,当1926年上海出现第一盏霓虹灯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世纪不到,被誉为“妖精”般存在的炫目灯光就被新技术冲击甚至取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根据霓虹灯专业委员会的统计,2006年至今,上海的霓虹灯市场萎缩近9成,不少企业都已关闭,或是掉转“ 船头”生产LED等新光源,曾被誉为“霓虹灯一条街”的安远路,如今经营霓虹灯的店家所剩无几。

  最近,陈观在忙于筹建“霓虹灯博物馆”,期望号召业内同行捐赠有年代意义的霓虹灯作品、生产设备等,在这个繁华都市的一角将其展示给市民游客,记录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

  根据规划,这座全国独一无二的“ 霓虹灯博物馆 ”将建在沪上某创意园区内,占地约600平方米,在多媒体互动、模拟场景再现与大量工艺 、设备、技术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中国霓虹灯产业发展现状及产品的基础上兼具国内外新兴光源技术成果展示。博物馆将分为四个展区,集中展现霓虹灯制作设备、仿制的霓虹灯作品等,并将开设霓虹灯制作工艺互动区域。

  “我们希望霓虹灯博物馆可以展示上海从霓虹灯诞生后 ,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霓虹灯造型,让大家能借此回味夜上海的霓虹灯艺术。”

关键词: